【腾讯云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,快速实现日志分析、应用搜索,首购低至4折

“如果卖的果切是这个品质,你凭什么还敢卖这么贵?!”

屋漏偏逢连夜雨,央视的一场“315晚会”,给最近正因股价暴跌而焦头烂额的百果园又送来了重锤。

日前,一位来自湖北武汉的电视台记者乔装成应聘者,被百果园面试录取之后,正常分配到了武汉银海雅苑门店担任店员。

也正在这段短暂的“卧底时光”中,记者为广大网友揭露了百果园处理产品的诸多“潜规则”。

霉变腐烂的水果怎么处理?先别扔,剜掉腐坏的部分,做成果切照常卖呗!

记者通过实地观察得知,原来百果园门店内准备的冰箱,不只是为顾客预订的水果保鲜,还储存了许多轻微腐坏的水果。

由于已经有了外观可见的霉变,这些水果只能用来制作果盘,店员们会在店内没有顾客的空档偷偷将它们从冰箱里取出来,切好后迅速装盘,等待某位“倒霉”的顾客购买。

“烂不烂无所谓,摇身一变就能卖出18的高价!”

就被曝光视频中店员轻松自然的语气看来,这样的做法在这家店内绝对不少见。

事情曝光之后,百果园方面也已经进行了回应,表示公司内部已经在第一时间进行关注,并要求各门店开始自查。

除了上述明显威胁食用安全的恶劣行径之外,百果园对于自家水果的产品规格要求,也被曝经常“以次充好”。

按照果子尺寸大小,车厘子通常可以被分为J到JJJJ多个规格等级,中国消费者们通俗来叫就是“单钩”到“4钩”,钩数越多直径越大,卖得也就越贵。

然而在百果园的实际销售过程中,由于多钩车厘子的需求量一般都比较小,门店为防止“砸手里”便很少进货,如果偶尔遇到相关订单,店长甚至会要求店员直接拿低规格的车厘子来凑数。

如此操作,也难怪爆料视频播出后一众网友哀嚎:“你都卖得这么贵了,怎么还敢往死里压成本?”

对啊!定价已经普遍比菜市场和超市里高不少,按理说百果园的利润应该相当高,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,拿名声做赌注变着花样省钱呢?

然而事实却是,作为一家主打中高端路线的鲜果零售知名品牌,百果园居然并不赚钱。

据统计,从2020年到2023年上半年,百果园的销售成本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未低于88%,扣除其他非固定支出后,净利率从未超过3%,无限接近于“赔本赚吆喝”。

疫情刚开始的2020年最为夸张,这一年百果园卖了近90亿元的水果,年底算账却发现,全公司上上下下忙活一年,赚的钱居然还不到5000万,净利率连0.5%都没有。

也正因如此,自2023年1月上市之后,由于实际利润一直不可观,百果园的股价也持续低迷,今年初更是断崖式下跌。

截至目前,百果园市值相比上市之初已蒸发超过50%,一片愁云惨淡。

卖得死贵,赚得却不多,不仅投资人骂,加盟商也骂,消费者更是变着花样地骂……

这家从深圳一路杀向全国的“高端鲜果巨头”,近年来的日子为什么会过得如此尴尬?

毫无疑问,百果园已经是当下全国规模最大的鲜果零售品牌,超过6000家门店遍布全国150余个城市,几乎每个大型社区都标配一家百果园,鲜绿色的门头装潢十分抢眼。

一个冷知识,即便体量大如百果园,它当下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也不过1%左右。

水果零售,这是一个与民生日常高度绑定的行业,入行门槛低,用户黏性却高得离谱。

简单来说,即便你是财大气粗的巨头,想要干掉一家开了多年的夫妻店,甚至是一个常年摆在马路边的水果摊,也绝对并非易事。

而且,卖水果看似出货多,但由于零售前的采摘、分选、包装、运输以及批发等一系列流程都要花钱,拿货的成本并不低。

也正因如此,想靠砸低价来抢占市场,对于水果零售行业而言并不划算,这也导致了鲜少有水果品牌能够做成大规模连锁。

百果园做到了,靠的便是其特殊的经营模式。

截至2024年初,百果园现有的6000余家门店中,直营店仅占0.2%。

而这也意味着,当下我们所能在街边见到的百果园门店,绝大多数都是加盟商开起来的。

百果园为什么这么受加盟商青睐?我们来看一下官方给出的加盟政策:

按照当下的制度,百果园每开一家门店,需要三个投资方共同来出资,店长投资80%,门店所在片区的管理者则需投资17%,负责选址的大区加盟商则要掏最后3%的资金。

与此同时,百果园自身则一分钱也不出。

不过,虽然开店不掏钱,但百果园在给这家门店提供水果时既不会赚差价,也不收过于高额的加盟费。

那百果园怎么赚钱?

按照约定,在门店开始盈利后,30%的利润归百果园所有,作为百果园为门店提供员工培训、线上线下渠道引流等帮助的费用。

但如果门店经营不善,出现的一切亏损就由百果园兜底,还会给店长承诺最低分红额度。

嗯,听起来确实还蛮友好的。

这样一套模式,相当于把公司变成了创业平台,员工也变成了合伙人,店长为自己打工,战斗力当然也就更足。

靠着这样一套经营模式,“借鸡生蛋”的百果园以每年新增250家门店的速度迅速扩张,近三年里也做到了年营收连续破百亿,在国内市场上也拥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。

一切看似都很健康,为什么每到年底算账的时候,却发现没挣几个钱呢?

与普通水果店从大型集散市场搞批发的拿货方式不同,百果园的水果来源,是从产地源头直采。

正如上文中我们提到的,一颗水果从树上到消费者手中,往往要经过多级经销商的手,每过一道关卡就要增加一重成本。

而百果园为了省下这一系列支出,选择了省去所有的中间商环节,直接派卡车到产地拉货,只需经过自家的加工配送中心包装处理,水果就可以直接到达门店,将损耗控制在5%左右,远低于市场平均。

也就是说,只要门店开得足够多,每天水果出货量足够大,我们建设加工配送中心花的钱就能越摊越薄,利润也就能越来越高。

但现实确实,愿意入局百果园体系、为这个庞大体系买账的加盟商已经越来越少了。

由于主打中高端路线,百果园的水果价格从来就不便宜,这一点众所周知。

在2020年之前,随着消费者群体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升,百果园的经营势头可谓大好。

靠着“致力于做更好吃的水果”这句广告词,百果园成功引来了越来越多的高净值消费者为之买单,新开门店的速度也持续加快。

但自2020年开始,严重影响了中国民众生活习惯和收入水平的“口罩三年”期间,大家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,也意识到了“钱在兜里才踏实”。

也正是在同一时间节点,几家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大搞社区团购,动辄“5元三斤”的新鲜水果也让消费者发现,原来百果园的溢价如此之高。

当消费者不再轻易为高溢价买账,门店加盟商营收也随之下滑,难以再继续覆盖掉门店各项支出,无奈关店的也不在少数。

新的加盟商见状,自然也开始犹豫,把快要掏出来的钞票悄悄揣了回去,还要再往兜里使劲塞一塞。

2015年完成A轮融资时,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曾放下豪言,将在2020年开出10000家门店,年营收拉到400亿。

站在2024年回望当初,彼时的豪言壮语显然已经变成了一记巴掌,狠狠打了百果园的脸。

近几年间,有关百果园产品质量不过关的新闻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窜进大众视野,严重影响品牌声誉。

很显然,以次充好、坏果照卖这些操作,大概率不是百果园内部管理者授意的,而是门店自作主张。

原因也很好理解,公司和大股东当然更看重声誉,把盘子做大之后,将来品牌在资本市场上才更容易变现,从而赚大钱;

但具体到门店就不一样了,店长自掏腰包投资了这家店,自然希望能够多赚钱,近几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,成本当然是压得越低越好。

双方利益目标不统一,才是导致百果园近来“丑闻频出”的关键所在。

品牌声誉下滑→股价持续下跌→加盟商和资本望而却步→现有护城河变得越来越浅……

打破这个恶性循环,是百果园目前最该解决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。

靠开加盟店快速抢占市场的十年里,百果园成功打响了知名度,收获了8轮融资,估值高达600亿,在业内风头无两。

只可惜,成也加盟商,败也加盟商。

今年的315晚会之后,百果园势必将再度面临一个至暗时刻,挽回口碑的唯一途径,只能是严抓品控,拉回消费者的心。

新商业时代,天下武功,唯有真诚可破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
Top